团队1:⻘藏⾼原⾃然灾害⻛险研究团队(刘连友团队)
一.团队成员
成员 |
团队内职务 |
职称 |
单位 |
研究方向 |
刘连友 |
团队带头人 |
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
风沙灾害过程 |
马玉贞 |
|
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
高原的孢粉植被与环境变化 |
王静爱 |
|
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
自然灾害 |
李 宁 |
|
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
吴吉东 |
|
教授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
灾害损失评估.灾害经济学 |
张国明 |
|
高级工程师 |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
土壤风蚀.风沙过程与灾害影响.干涸湖床盐碱尘爆.灾害管理及教育 |
杨文涛 |
|
副教授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
自然灾害危险性.风险模拟和灾情评估 |
刘峰贵 |
校内负责人 |
教授 |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高原地理.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 |
牛百成 |
联络员 |
副教授 |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自然灾害 |
二.研究方向
1.⻘藏⾼原重⼤⾃然灾害形成过程研究;
2.⻘藏⾼原⾃然灾害损失与综合⻛险评估技术;
3.⻘藏⾼原重⼤⾃然灾害防治和⽣态修复技术研究。
团队2:高原⼈地系统耦合研究团队(陈睿⼭团队)
一.团队成员
成员 |
团队内职务 |
职称 |
单位 |
研究方向 |
陈睿山 |
团队带头人 |
教授 |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土地利用与自然灾害 |
戴尔阜 |
|
研究员 |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土地系统与生态过程 |
高江波 |
|
副研究员 |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生态服务与灾害风险 |
赵志强 |
|
副研究员 |
密歇根州立大学 |
远程耦合与可持续发展 |
林德根 |
|
讲师 |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
李万志 |
|
高级工程师 |
青海省气象局气候中心 |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气象灾害评估 |
陈琼 |
校内负责人.联络人 |
副教授 |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土地利用与人地耦合 |
杜凯 |
|
副教授 |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灾害遥感 |
二.研究方向
1.⻘藏⾼原⼟地系统与⽣态系统服务权衡的耦合机制;
2.⻘藏⾼原⾃然灾害⻛险及其社会经济损失评估;
3.⽓候变化对⻘藏⾼原⽣态环境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团队3:⻘藏⾼原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团队(陈宁⽣团队)
一.团队成员
成员 |
团队内职务 |
职称 |
单位 |
研究方向 |
陈宁生 |
团队带头人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综合防控 |
刘维明 |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古山地灾害与巨灾风险 |
胡桂胜 |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地质灾害工程防治技术 |
邓明枫 |
|
教授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地质灾害形成与防治 |
周强 |
校内负责人 |
教授 |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 |
陈静 |
|
副教授 |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预警 |
吴致蕾 |
联络员 |
副教授 |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 |
二.研究方向
1.⻘藏⾼原地质灾害成灾环境、分布规律与信息平台;
2.⻘藏⾼原地质灾害孕灾条件与易发性评估;
3.⻘藏⾼原地质灾害(链)致灾机理与⻛险分析;
4.⻘藏⾼原地质灾害防治关键技术与⽰范。
团队4:⾼原荒漠化防治和⽣态修复研究团队(张登⼭团队)
⼀、团队成员
成员 |
团队内职务 |
职称 |
单位 |
研究方向 |
张登山 |
团队带头人校内负责人 |
研究员 |
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 |
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王进昌 |
|
研究员 |
青藏铁路公司工务部冻土技术室 |
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杨恒华 |
|
教授 |
青海省治沙试验站 |
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田丽慧 |
|
副研究员 |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
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环境功能多样性 |
张进虎 |
联络员 |
副教授 |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陈宗颜 |
|
副研究员 |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挖掘 |
⼆、研究⽅向
1.⾼原荒漠化形成机理与⻛沙过程研究;
2.⾼原固沙沙障材料的试验筛选与设置技术研究;
3.⾼原固沙植物兼顾经济效益的树种、草种、中药材与栽植配置技术研究;
4.⾼原沙区⼯程和⽣物综合防沙治沙和⽣态修复技术研究;
5.⾼原防沙治沙效益评估与优化模式的⽰范推⼴应⽤。
团队5:⾼原⽓象灾害与极端事件研究团队(李毅团队)
⼀、团队成员
成员 |
团队内职务 |
职称 |
单位 |
研究方向 |
李毅 |
团队带头人 |
研究员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气象灾害及极端事件 |
于强 |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
气候变化与心态响应 |
姚宁 |
|
副教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杨哲 |
|
副教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极端降水事件 |
曾辰 |
|
助理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高寒区土壤侵蚀与河流输沙 |
苏晓军 |
校内负责人 |
讲师.博士 |
青海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
自然灾害 |
韩忻忆 |
联络员 |
讲师.博士 |
青海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
地表遥感与减灾信息系统 |
⼆、研究⽅向
1.⻘藏⾼原⽓象灾害发⽣规律及对春⼩⻨产量的影响;
2.⻘海省草原⽕灾⻛险评价研究;
3.⻘藏⾼原主要河源区侵蚀输沙特征及其主控机制。
团队6:⻘藏⾼原⻛沙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团队(屈建军团队)
⼀、团队成员
成员 |
团队内职务 |
职称 |
单位 |
研究方向 |
屈建军 |
带头人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 |
风沙工程 |
张克存 |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 |
风沙灾害机理与防治 |
柳本立 |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 |
风沙过程模拟与风沙地貌 |
王振亭 |
|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 |
风沙计算力学 |
韩庆杰 |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 |
寒旱区生态恢复 |
谭立海 |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 |
风沙物理 |
王涛 |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 |
风沙灾害与风沙工程设计 |
马伟东 |
校内负责人 |
副教授 |
青海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
自然地理与灾害综合研究 |
胡志强 |
联络员 |
讲师 |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自然灾害 |
⼆、研究⽅向
1.⻘藏⾼原特殊环境地表⻛沙过程与动⼒学机制;
2.极端环境下防沙治沙新材料与新技术;
3.⻘藏⾼原基础设施和重⼤⼯程⻛沙灾害综合防治。
团队7:⻘藏⾼原地震地质灾害及跨区域跨⽂化⽐较研究团队
⼀、团队成员
成员 |
团队内职务 |
职称 |
单位 |
研究方向 |
苏桂武 |
团队带头人 |
研究员 |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地震地质灾害.灾害与风险的人文社会维度问题 |
郑文俊 |
|
教授 |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青藏高原活动断裂与地震灾害 |
伍国春 |
|
副研究员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灾害社会学.防振减灾政策 |
杨丽萍 |
|
高级工程师 |
青海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所 |
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活动性与灾害风险 |
姚生海 |
|
高级工程师 |
青海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所 |
地质结构.地震危险性分析 |
孙世瑞 |
|
高级工程师 |
青海省地震局宣传教育中心 |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
蔡丽雯 |
|
工程师 |
青海省地震 |
地震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 |
万秀红 |
|
工程师 |
青海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 |
地震工程.社区减灾.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
裴敏超 |
校内负责人 |
副教授 |
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院 |
灾害社会工作服务与交援 |
张琳 |
联络员 |
副教授 |
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院 |
灾害社会工作服务与交援 |
⼆、研究⽅向
1.基于承灾体视⻆的⻘藏⾼原地震地质灾害及⻛险治理研究;
2.⻘藏⾼原与全国其他地区间的地震地质灾害及⻛险治理对⽐;
3.⻘藏⾼原与全球其他地区间的地震地质灾害及⻛险治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