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至8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多营力复合侵蚀变化与风险评估”青海师大科考分队顺利完成了2024年度“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西段夏季野外科考”。本次野外科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周强教授、牛百成副教授带领下,于8月9日赴延安与北京师范大学科考分队汇合,展开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西段联合考察。本阶段科考青海师大科考分队共6名队员参加,历时8天,总行程3500公里,途径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甘肃省平凉市、白银市、兰州市、青海省西宁市、海南州等,最终抵达西宁市。完成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西段组土壤样品采集及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度调查。本次科考通过沿途分析各地土壤风水冻复合侵蚀的类型,地表植被覆盖的变化,获取了复合侵蚀典型区域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和土壤属性等第一手数据,对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土壤多营力复合侵蚀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
图1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西段2024年夏季联合科考路线图
图2 科考队员进行土壤采样(左图)和土地利用样线调查工作(右图)
图3 冻融-风-水复合侵蚀形成过程现场研讨
第二阶段,在牛百成副教授带领下,青海师大科考队一行6人于8月21日-22日开展龙羊峡风沙入河专题野外考察。途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和贵南县,总行程780公里。进一步明确了黄河龙羊峡段风力侵蚀与沉积的空间分布特征,明确了风沙入河的主要途径,并采集部分入黄河流的泥沙沉积样品。
图4 黄河龙羊峡段风力侵蚀与风沙入河专题野外考察路线图
第三阶段,8月25日至8月29日,在周强教授和牛百成副教授的带领下,开展西段组补充调查。科考队一行10人,历时5天,途径青海省西宁市、黄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定西市、白银市、武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穿越腾格里沙漠,沿途完成典型土壤样品采集、土地覆盖样线调查外,重点考察了冻融侵蚀驱动下的风水复合侵蚀的地域差异、黄河中卫段风沙入河等问题,总行程2400公里。
图5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西段2024年夏季补充科考路线图
图6 科考队员进行土壤采样(左图)和风力侵蚀调查工作(右图)
图7 科考组进行村干部访谈
本次野外调查期间,为统一认识,交流收获,形成研究思路,科考队于8月16日上午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野外考察交流研讨会。会议上科考队成员就沿途见闻、感想并结合自身研究作了汇报,并与其他队员进行学术交流与讨论。周强教授从复合侵蚀的再认识入手,汇报了不同坡向对侵蚀的影响、不同植被的侵蚀差异,强调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造成的侵蚀加剧现象,重视冻融作用下复合侵蚀的垂直差异和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复合侵蚀过程,并汇报了课题组未来的工作计划。牛百成副教授主要针对黄河龙羊峡段风沙入河问题展开分析,汇报了近期工作思路、进展和未来计划。史培军教授按照时间线为大家梳理了本次科考沿线主要侵蚀特征,并提出了大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何科学估算黄河上游和中游风沙入河总量,如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的土壤侵蚀,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土壤侵蚀特征,风水冻融多营力复合侵蚀的交互与交替作用机制等。要求项目组需要科学认识土壤侵蚀的机理、动力与机制,并且要通过实验观测,科学验证模型模拟结果,围绕土壤风水冻融多营力复合侵蚀做出更多创新性的工作。讨论认为,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农牧交错带西段正在经历显著的暖湿化过程,与此同时,城镇建设、开矿等人类活动也在不断增多。因此,西段组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通过这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多营力复合侵蚀变化与风险评估”西段组的系列考察,考察队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和资料。这些成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复合侵蚀的机制,主要参数识别,冻融侵蚀区的界定,复合侵蚀地域差异的关键影响因子的确定提供野外证据,也为模型的建立、有效防治策略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图8野外考察交流研讨会